黄山祁门安茶:安徽黄山市祁门县特产,国家地理标志产品-黄山祁门安茶

·  产地宝 http://www.chandibao.com  阅读: 日期:2018年04月30日

黄山祁门安茶:安徽黄山市祁门县特产,国家地理标志产品-黄山祁门安茶,产地宝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产地宝:黄山祁门安茶,黄山市祁门县特产,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-黄山祁门安茶。祁门是徽州主要产茶区之一,

据文献记载已有1100多年历史,唐代已成著名产茶区。

唐咸通三年(862),歙州司马张途《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》载:祁门“山多而田少,水清而地沃,山且植茗,高下无遗土,千里之内,业于茶者七八矣。由是给衣食,供赋役,悉恃此。祁之茗,色黄而香,贾客咸议,愈于诸方。”

黄山祁门安茶:安徽黄山市祁门县特产,国家地理标志产品-黄山祁门安茶,产地宝一千多年来,茶叶为祁门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。

在徽州祁门,说到茶叶,人们自然会说那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的产地,然而鲜有人知,历史上还曾制造过有名的祁门“安茶”。

安茶,民间俗称“软枝茶”,是介于祁门红茶、绿茶之间半发酵的紧压茶,色泽乌黑,汤浓微红色,味香而涩,不仅为上乘饮料,且被视为良药,岭南中医诊方常用此茶作引,在广东和东南亚地区被尊为圣茶。

安茶生产历史悠久,明永乐《祁阊志》已有软枝茶记载,安茶创于1725年前后。主要产区在南乡芦溪、店铺滩和溶口一带。

安茶加工分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,初制由茶农手工操作,精制由安茶号进行。  

关于安茶名称的起源,《祁门之茶叶》记载“红茶之外,尚有少数安茶之制造,此茶则概销于两广,以制法与六安茶相仿,故名为‘安茶’”。另据最后一批安茶运销者程世瑞询及广东佛山镇兴业茶行经理,称“安茶"即“安徽茶”的简称。

民国21年,该县有安茶号47家,其中,以孙义顺为第一名牌,次则王德春、汪厚丰。

安茶输出数量尚无精确统计,民国20年和21年,分别为1608担和650担,民国22年约为2000担,次年644担。

至民国26年,尚有少数安茶营制。

安茶因市价低于祁红,后逐渐衰落,至民国29年逐渐停产。

1945年,最后一批安茶运送到香港以后,也就销声匿迹了。直到1984年再度研制、恢复生产。

祁门安茶加工,据店铺滩孙义顺安茶号后裔介绍,其过程为:

初制分杀青、揉捻、晒坯、烘干4道工序,均由茶农手工操作。

杀青、揉捻与炒青绿茶做法相同,晒坯兼有发酵之用,烘干与红茶制法相仿,分初干与足干,足干后茶色泛黑有光泽。

精制精制由茶号进行,有筛分、簸、拣剔、复烘和装篓成型5道工序。筛分前,毛茶如回软,先须复烘,再用1至9号筛顺序分筛,分为9个号头茶;

第二步,用 盘簸除各号头茶中的黄片;第三步,手工拣除1至4号茶中的茶梗和杂物;第四步,将筛拣好的名号茶再次烘干;第五步,在晴天晚上,将复烘过的茶用竹簟摊于室外露一夜,次晨收起,用木甑置水锅上蒸软,趁热装入内衬有箬叶的椭圆形篾篓中,用力压实,两篓会对为1小件(约2.5斤),每3小件用篾扎成一条,置于木架上,覆以棉被,架下置炭火,烘至足干。

最后,将10条用篾衬箬叶色扎成一大件,即为精制安茶,每大件重约75公斤。

安茶,民间称为“软枝茶”,是一种后发酵茶

独特之处就妙在一个“陈”字

它陈而不霉,陈而不烂,越陈茶味越纯正

存放三年以上的安茶,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和氨基酸等物质

惟其这样,才能火气退尽,味涩生津,祛邪避暑,充分发挥茶叶的药效作用~

黄山祁门安茶:安徽黄山市祁门县特产,国家地理标志产品-黄山祁门安茶,产地宝

区域保护范围:安徽省祁门县芦溪乡、溶口乡、平里镇、祁红乡、塔坊乡、祁山镇、金字牌镇、大坦乡、小路口镇、渚口乡、历口镇、古溪乡、闪里镇、新安乡、箬坑乡共1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。茶农手工操作,精制由安茶号进行。